<button id="ztz9f"></button>
  • <em id="ztz9f"><acronym id="ztz9f"><input id="ztz9f"></input></acronym></em>
    <strong id="ztz9f"><sub id="ztz9f"></sub></strong>

    行業觀點
    專家說 | 周明:實體瘤獨立影像評估如何收集臨床數據?

     

    當新藥研發的關鍵研究采用影像相關終點作為主要研究終點時,為保障評估的客觀性和獨立性,通常會在臨床研究中設置第三方獨立影像評估。在獨立影像評估中,除了影像數據之外,有些臨床數據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基于RECIST1.1和《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評估程序標準技術指導原則》等資料,介紹實體瘤獨立影像評估中對于臨床數據的收集。

    1、實體瘤項目中建議收集的臨床數據:

    基線期的手術史、放療史及其它局部治療病史:

    根據RECIST v1.1,對于先前接受過放療或其它局部治療的腫瘤病灶,一般做為非靶病灶評估,除非該病灶已明確進展。通常項目方案中也會約定這類病灶做為可測量病灶的條件。因此,基線期提供清晰準確的局部治療病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包含治療方式、治療部位(詳細到具體病灶)以及治療后是否明確進展的判斷。若判斷為未進展或未知,閱片人將不會在局部治療的部位選擇靶病灶。

    基線期的病理活檢結果:

    基線期的病理活檢結果有助于閱片人更加準確地選擇靶病灶。因為某些病灶的影像表現可能并不典型,難以區分是腫瘤還是非腫瘤病灶。如果沒有病理活檢結果,閱片人出于謹慎考慮,可能不會將該病灶選為靶病灶,會更傾向于作為非靶病灶評估,從而導致靶病灶的漏選。如果有病理活檢結果的支持,閱片人在選擇靶病灶時將會更有信心。

    2、根據項目需要可以收集的臨床數據:

    基線后積液細胞學檢查結果:

    由于多種原因都可能引起胸腔/腹腔/心包積液的新發或增加(例如紫杉烷類化合物或血管生成抑制劑的使用),且影像上無法判斷積液的性質(腫瘤性或非腫瘤性的)。因此在出現新發積液或已有積液顯著增加時,尤其是當靶病灶評估為PR或SD時,推薦結合細胞學檢查結果進行判斷,以區分是否是真正的疾病進展。對于這種情況,在訪視期間提供積液細胞學檢查結果給閱片人輔助判斷也是很有價值的。

    基線后病理活檢結果:

    此處主要針對新病灶的判斷。對于某些新出現的病灶,如果影像表現不典型或病灶比較小時,可能難以判斷是否為腫瘤病灶。此時如果有病灶的病理活檢結果,也是可以提供給閱片人的。如果病理證實為腫瘤病灶,將會因為明確新病灶判斷為PD。

    特定瘤種的腫瘤標志物:

    根據RECIST1.1,腫瘤標志物不能單獨用于評估客觀的腫瘤反應。如果基線期存在腫瘤標志物的異常,那么CR的判斷還需要確認腫瘤標志物也恢復正常。由于獨立評審委員會僅可獲得章程規定的有限的臨床信息,如果需要收集腫瘤標志物信息,需提前在章程中定義好如何結合腫瘤標志物進行療效評估。例如在卵巢癌項目中,如果考慮收集糖類抗原-125(CA-125),則需要在章程中提前定義CA-125結合影像評估的具體標準。

    3、不建議收集的臨床數據:

    為了保證獨立評審委員會的客觀性和獨立性,任何帶有主觀判斷或受試者主觀感受的信息都不建議提供給閱片人。包括但不限于:臨床癥狀、研究者的療效評估結果、受試者的影像檢查報告等信息。

    以上內容分享了大部分實體瘤項目中需要考慮的關于臨床數據如何收集的問題。對于一些特殊的瘤種或使用其它評估標準時,可能還會涉及到特定的臨床數據的收集,本文無法全部涵蓋。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敬請期待后續內容。

    參考文獻
    1. Eisenhauer, E.A., 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 Eur J Cancer, 2009. 45(2): p. 228-47.

    2. 《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評估程序標準技術指導原則》,2021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熟女